当前位置:
发布时间:2025-04-05 14:59:53
企业可以投资新的低碳技术或者生产低碳产品应对新的市场。
建成后的中信庐山西海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将以西海生态公约建立生态社区,开展体验式绿色教育,保证环保低碳理念贯穿整个项目,使中信庐山西海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成为世界一流的天然养颜养生中心和生态休闲度假胜地。目前,中信集团正在庐山西海开发的中信庐山西海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就是这一理念的最佳践行者。
面对这一矛盾,江西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在实践中摸索出了自己的路子:既要做到严格保护,又要积极开发,才能实现开发与保护的双赢局面。庐山西海是江西省最年轻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日前新出炉的江西十大新旅游景区中也榜上有名,原生态是庐山西海的最大优势。据介绍,为了保持庐山西海的纯天然、原生态,庐山西海在旅游开发中严格按照国际视野编制规划。目前,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开发过程中涌现出许多保护不力导致的问题。开发与保护成了许多风景名胜区不可调和的矛盾,或者保护过度,导致景区资源得不到公众共享。
中信庐山西海项目是中信集团投资120亿元打造的生态、养生、运动式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自去年12月20日开工以来,中信庐山西海项目启动区的精品酒店区,滨水体育公园,坡地运动公园,商业服务中心,游艇俱乐部,生态农庄六大组团正在有条不紊的建设中,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保护原有的自然生态景观,合理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打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保证庐山西海景区原生态岛屿、一级水质、一级空气及文物遗址等受到严格保护。或者开发过度,导致景区内珍惜资源受到破坏难以恢复一方面,就地环境保护执法本身存在严重不足。
如广东省就出台了《广东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条例》以加强政府的跨界环境保护的责任。第四,完善跨界环境纠纷处理的协商和调解机制。因此,工业点源污染源的就地控制不严是跨界污染发生的首要原因。有条件的组织编写跨界环境质量报告书。
在追求GDP增长的目标驱动之下,在缺乏环境质量考核的政府追责之下,跨区域的环境和资源往往成为公地悲剧的产物。我国对区域之间的水资源冲突历来十分重视,在《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环保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中都有相应的规定。
加强环境执法的对策措施应对我国跨界环境污染的法律问题,应当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具体的措施包括如下方面。水利部所属的七大流域管理机构负责流域层面的水资源利用和管理,也具备了一定的跨行政区协调职能。资料图现有法律执行不力是问题症结我国环境保护立法除了对点源的环境污染进行了严格的法律规制外,对跨界污染问题也有针对性的立法和规定。国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建立健全对位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域和江河、湖泊、水库上游地区的水环境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近年来,随着太湖流域污染问题的加重,国务院又制定了流域综合性行政法规《太湖流域管理条例》(2011年),确立了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并由国务院统筹协调太湖流域管理中的重大事项。协商不成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处理。第五,加强环保部全国区域环境督查中心的督查职能和水利部所属七大流域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能。目前实践中比较成功和具有典型意义的此类机制有长三角地区跨界环境污染纠纷处置和应急联动工作联席会议、浙皖跨界环境污染纠纷处置和应急联动工作机制联席会议、泛珠三角区域环境保护合作联席会议等。
应当积极鼓励各地采取创新的联合执法机制,实现有效的跨界环境监管。在跨行政区的环境污染纠纷解决方面,也形成了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如《环境保护部华东环境保护督查中心跨界环境污染与纠纷事件协调处置工作规程》、《西南地区跨界环境纠纷协调处理暂行办法》、《泛珠三角区域跨界环境污染纠纷行政处理办法》以及《浙闽两省关于跨界环境污染纠纷处置和应急联动工作方案》等。
跨行政区域的水污染纠纷,由有关地方政府协调协商解决,或者由其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协调解决。3年多来,四地联合互查边界企业300余家(次),快速、有效处置边界环境污染事件10余起。
这些规定为跨行政区域水事纠纷的解决提供了原则性的法律规定,也为各地方建立具体的协商和调解程序与机制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我国跨界污染的法律控制仍然不力,纠纷时有发生。第一,加强对政府承担的整体环境质量保护目标责任的考核。分析其法律原因,主要问题不在立法,而在于对现有法律的执行不力。跨界污染发生以后,所形成的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相应复杂,既存在污染者和受害者之间的民事关系,也存在有权的行政区域的人民政府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与污染者之间的行政监管关系,而所形成的跨界污染纠纷更是跨界环境污染引发社会冲突尖锐化的表现。在我国环境保护立法中,《环境保护法》(1989年)规定,跨行政区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防治工作,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协商解决,或者由上级人民政府协调解决,作出决定。
就国内法而言,跨界环境污染主要是指跨越行政区域(省、市、县等)的环境污染。后者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表现突出
周建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污染治理、资源综合利用以及环境服务业将迅速发展,并产生巨大的技术、设备和资金需求,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环保产业市场之一。【中国能源网讯】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周建11月25日在中国(南京)国际环保产业博览会开幕式上表示,十二五期间环保部将通过多种措施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中国能源网讯】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周建11月25日在中国(南京)国际环保产业博览会开幕式上表示,十二五期间环保部将通过多种措施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周建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污染治理、资源综合利用以及环境服务业将迅速发展,并产生巨大的技术、设备和资金需求,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环保产业市场之一
这个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用坚定不移的脚步尽力缩短这一阶段,因为它深知:这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应负的责任,更是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阶段,煤炭仍是主要能源。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准入标准,加大处罚力度。前者出现于中国最新公布的《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意味着1990-2009年中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下降55%,远超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
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决定了,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温室气体排放正处在上升阶段。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明确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十二五的开局之年,绿色低碳被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这也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
未来的10多天里,关乎人类未来减排行动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将在南非德班举行。2009年11月,中国首次公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结果如何,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脚步都将更加坚定。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要建设生态文明。一种粒径不超过2.5微米的空气颗粒有望被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的视野。在中共十七大报告总结列举的七大困难和问题中,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被列在首位。
支撑这种减排力度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其中包括加快环保立法。关停高耗能、高污染企业。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历史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在中国当前的发展阶段都没有过如此之大的减排力度。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太阳能发电以及生物质能。
北京11月27日电 55%和1.6%,令人喜忧参半的两个数据。规划明确要求,到201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要比2010年降低17%。
发表评论
留言: